2009年1月14日 星期三

Web 2.0混搭教學模式(Mash-up teaching method)

很神的一句話后…
這東西,在別的地方找不到的定義,但可能會有類似的概念

在數位學習環境中,只要有任何數位科技相關的技術或新聞,總是會直接運用到數位學習上面,可能是職業病吧 : )

言歸正傳,剛從2008年到2009年,也該是把過去一年收集到的資訊來好好整理整理了
在整理的過程中,發現Web 2.0的服務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方便,以往需要安裝軟體才能作出來的一些線上教學呈現方式,現在居然可以直接使用瀏覽器就可以達成,這時,腦袋影約想起Google老早講過的一句話「未來,瀏覽器就是一個平台」,現在,我終於懂了,就像是小時候,我聽阿姆斯壯說「我的一小步,是人類的一大步」也是到最近才懂的…

首先,我們先把這標題逐一的解開

「Web 2.0混搭教學模式」= Web 2.0 + 混搭 + 教學模式
                                         
= Web 2.0 + Mashup + Teaching Medthod

嗯,到現在還是很起來很神的一句話,我們就從教學模式開始講起

eLearning的本質,還是learning(這是我一直強調的一句話,為了e而elearning,那只是搞死廠商)。數位學習走到了現在,有許許多多老師可以自行製作數位教材的一些Rapid Elearning Authoring Tools( 例: Articulate, Captivate, Camtasia, Powercam, Producer, StreamAuthor)等,但是,數位教材不一定就是只有這些內容,

一句話,一張圖,一段影片,一個聲音

都是可以拿來教學的

 

在描述這個概念時,為什麼我會從”教學”的角度先強調,這也是我發現自己以前存在的一個盲點,之前不管在看新的技術,科技,理論時,我總是從”教學”的某個角度去看,常常忽略掉其他的構面,這次在想出這個概念的時候,是從一個”老師”在教學的情境中,會使用到的一些面向來探討的,如果各位有其他的指教,也請不吝分享。

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會使用到文字,圖片,這個部份為”媒體運用”的類別,而每種學科或專業領域會使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或策略,例如講述,演示等,這部份為”教學方式”。第三,教學的過程中結合一些遠距科技,可以達到不同地點,但同時間的學習方式,這個部份我把它歸類為”學習方式”,整理如下:

媒體運用 文字 圖片 聲音 影片
教學方式 講述、演示、討論
學習方式 同步 非同步

所以,第一個部份的小結論是,教學過程中的情境整理

第二個部份,就是上述內容與科技之間的關係

媒體運用:

  • 文字:大概只有輸入法的差別吧,寫到這,就不得不提一個超神人打字法

 

  • 圖片:圖片的服務,應該沒什麼問題吧,Flickr,Picasa,
  • 聲音:這個部份比較少,但也不太需要,除非只音樂課
  • 影片:Youtube為大宗,現在網路上提供影片的服務也一大票,但在這,要特別提到HowStuffWorks,這裡面有許多的影片,尤其是模擬,非常具有教學價值

教學方式:

  • 講述及演示:講述方式從最簡單的錄音,再來可能有人會想到使用Rapid Authoring Tools來作,但在這,我們先以 Web Browser 可以作到的來看,Screen Toaster
    這內容的特色是,使用Java的特性,跟Flash Player的普及優勢一樣,讓使用者”幾乎”沒有安裝外掛的感覺,重點是,使用上非常便利,可以將自己桌面上的內容”全都錄”,這個部份,對於講述內容(例PowerPoint 或結合 SlideShare 的平台)就可以達到一般Rapid eLearning Tools 所作出來的教學效果。另外,影片的製作也是有類似的服務,Seesmic 一個除了提供類似 Youtube 可以上傳影片的地方,也可以在線上直接啟動本機端的視訊設備,直接錄製影片內容。
  • 討論: 現在要有一個論壇,已經不是難事,在此,我推薦groups_medium_zh-TW

學習方式:

  • 非同步:舉凡數位學習平台上的數位教材,乃至網路上的任何一個媒體資訊,都是非同步(在這,我強調,所謂”非同步”即資訊傳播與資訊接收的不是即時的),在數位學習領域中,就舉 Moodle 最為人所知,但我個人同時也推 Joomla , OLAT ,功能齊全,安裝也不會太難(見人見智),是很不錯的 open source LMS。
  • 同步:別懷疑第一名有可能是IM( msn, qq, yahoo messanger),即時通的服務,確實讓很多人可以進行”非正式學習”,手機,電話,Skype為第二位,第三順位,就是同步平台,在國內外有一些同步平台,國外推 WebEx 為第一名,國內為 HomeMeeting ,但是,現在有慢慢變成網路服務的趨勢(就是Free),Dimdim, WiZiQ, PlaceCam

講到這,為第一個部份的科技延伸,教學過程中的每個原件,方式,情境,皆有網路上的服務可使用,再來,我們先談一個技術, Mashup

在這,我就不賣弄知識了,我請我的好朋友為大家介紹,來吧,WikiPedia

混搭英語Mashup)指整合網路上多個資料來源或功能,以創造新服務的網路應用程式。「混搭」一詞源自於流行音樂將兩種不同風格的音樂混合,以產生新的趣味的作法。雖然在古老的HTML 2.0版本中早有混搭的概念(將圖片提供視為一種服務,一個網頁中的文字與圖片可以來自不同的網站,一個圖文並茂的網頁就是一種原始的混搭。),一般還是將混搭視為Web 2.0的特性之一。

剛提到這麼多種種的服務,如果是運用在實際教學上,老師可以使用自己的電腦,不管是用書籤、PowerPoint的超連結,都可以將整個內容作串場,但是學生在事後可能就不太好複習,在現在一切”Web 2.0”的趨勢下

trends

需要有一個舞台來展現所有的內容,而最合適的平台有三Blog, ePortfolio, Wiki

使用上最多的應該是 Blog 幾乎所有的嵌入功能都可以使用;ePortfolio 可以結合老師或課程的教授履歷,方便回顧;Wiki 的好處可以對於教材作有效的版本控制,以上三種對於 Mashup技術,都不是問題,接下來,我就使用一張圖,把前面所講的內容,全都整合在一起。

image

這就是我提到「Web 2.0混搭式教學模式」的說明。說真的,這不是個什麼新發明,但是這個趨勢,越來越明顯,早期的Web 2.0,是讓使用者變成資訊的提供者,演變到現在會讓一個使用者的”情境”、”想法”也能藉由混搭的模式被形成外顯知識。

我很喜歡 HowStuffWorks 裡面的內容(請參考”How eLearning Works”,這也是我覺得在早期把”媒體”混搭作的很好的一個內容),只是我現在提的混搭,會比較強化不是開發一個什麼服務都有的超強的平台,而是運用每個獨立平台的優勢,再以一個開放式的容器來呈現。

說到這,有沒有人問…..那”功課表”怎麼辦?……….哈哈哈,就使用 Google Calendar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