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4日 星期二

線上同步環境帶領技巧

隨著數位學習環境及概念的成熟,非同步的學習環境已經普遍由大眾接受,加上非正式學習的成效與速度比正式學習來得務實,許多組織紛紛建立論壇或是運用Web 2.0社群、網誌及微網誌進行知識交流。為了能提供更即時的管道,網路環境上熟知的同步環境也隨時提供「Any time, Any Where」的便利性。一般常見的同步環境,例如:MSN、Skype、Yahoo即時通,功能面上也都能提供文字、語音、即時影像與檔案分享,皆利用了數位與網路的優勢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讓即時通訊軟體能作到「不只是聊天,也能聊大事」。

就學習的角度看「同步」,除了需要上述的四項功能,教學者也希望能同步的分享教學用的素材,例如:投影片、影片、網頁,甚至軟體操作,作到教學的同步、畫面的同步、情境的同步,就有如面對面的教學方式。為提供多元同步的特性,線上同步環境也慢慢有了基本的造型,國內外也不乏知名的同步環境,例如:Acculive、Webex、JoinNet,看起來線上同步環境已經不是個新鮮事,不過,我們今天要討論主題不是去比較那一家的同步環境比較好,而是「你會使用線上同步環境嗎?

現實的討論環境,人與人會處在同一個環境,討論型態若為自由發言,大家就會你一言我一語的談著,現場雖然有些吵雜,但在面對面的環境中,我們可以看到對方預發言時的嘴型,看到這個情況,聽者自然會等待對方的發言;或是現場可以有一個主持人來主導會議。但是,在MSN中,大家一定有過三人以上交談的經驗,由於每個人都在不同的地方,互相看不到對方的表情,加上除了文字,無法用聲音表情與肢體語言輔助,所以需要更大量的文字作描述。在大家都想”講清楚、說明白”的心意下,大家會有志一同的狂打字。在來不及看到一堆文字的情況下,就已經一大排文字往上跑了,這種情況在「聊天」下是沒什麼問題,反而大家哈拉開心就好,但是運用在教學上,就會導致一個無效及無趣的教學。

在整理實體教室教學與線上同步教學的情境下,很明顯的發現在線上的環境我們少了很多其他的語言。

image

擁有實務上課經驗的老師,在線上教學時,總是有種綁手綁腳的感覺,主要的原因是,在實體教學時,除了用嘴巴說話所使用的語言之外,還有四種用看”語言。雖然在線上環境有以上的限制,只要能注意線上同步環境互動的特性及教學方法,我們一樣能享受數位帶來的便利性。

在工作實務上,我曾參與也擔任過線上講師,加上參考 Tony Karrer 的一篇「19 Tips for Effective Online Conferences」結合實務教學的經驗,整理下列線上同步教學及帶領的技巧與大家分享。

1.教學輔導員指派:

在同步學習環境中,語音發聲的部份是由少數人或是由主講者指派的,不過,大部份的參與人員還是可以用文字(類似MSN)的方式公開或指定的交流。但是,如果在上課過程中,有人發問與課程無關,但與線上同步環境有關的問題(例:看不到畫面、無聲音等等),如果,只有一位老師的話,是無法顧到這麼瑣碎的事情,但是不解決,又沒有達到教學的目的,所以,在線上的環境中,除了老師之外,是需要有能排除同學(老師)問題的助教。若老師是第一次使用,建議助教就在老師旁邊,順便解決老師的問題。比較成熟或習慣的環境,就可以在不同地方協助。就Tony Karrer 文章中提到有三個角色

  • session moderator(單元主講者)
    也就是上課的老師,事前工作就是要先將上課資料先上傳、熟悉平台功能以及設計線上同步學習的情境(舉手、表情、主持棒的交接)。
  • recording engineer(議程錄製者)
    主要針對上課內容錄製,或是能提供技術性解決的提供。
  • speaker prep person(線上主持人)
    若上課的人有多個,則需要一個中間串場的主持人,最好這個主持人是能帶動整個活動的串聯,最好能俱備相關專業技能。

順帶一提,之前參與 LearnTrends2009 時,各大師們除了當講師也當線上輔導員,很佩服他們對於數位學習的熱情與執著。

2.準備好相關技術輔助資訊:

線上同步環境中,除了要有新的教學模式之外,最大的問題,就是在於相關的技術支援,因為所有人是互不見面的,所以一份完整的技術相關資訊是非常重要的。例如:

  • 連線測試(網址、相關軟體、port、防火牆、防毒軟體)
  • 頻寬測試(伺服器頻寬、使用者頻寬、最大人數)
  • 設備測試(耳機、麥克風、Web Cam)
  • 操作畫面說明

就設備測試最好要提供系統自動偵測的服務,讓使用者自行解決大部份的問題,以減少線上助教的負擔。

3. 線上技術輔助:

在線上同步環境,最好能有一位能提供學習者或老師線上問題的排除,包含遠端桌面支援的方式,或電話及文字的方式。這個選項看起來與第二項類似,但是再次強調的原因,就是實務上常因為學員無法連上或是聲音及畫面的問題而花很多的時間作處理或是無法開課,所以,即上或詳細的線上技術輔助是線上同步環境成功的第一要素。

4. 線上學習資源準備:

在線上同步學習環境中,因無法像實體面對面般的即時互動,事前教學資源的準備工作,就變得很重要。有的

  • 線上環境,在上傳檔案時會花一點時間,所以老師最好在上課前將所需的教材(PowerPoint,WebPage,PDF,圖片)等相關資源準備好。
  • 課程資訊公告時,清楚的標示課程時間、網址、教材下載等準備好,讓使用者也可以直接下載(看需求)。

5. 別讓老師的”第一次”變成”體驗”:

線上教學環境與實體教學環境有極大的差異,因為少了眼神與現場的互動,在教學上不能像以往的習慣,甚至連教材都需要重新設計。很多地方在推動線上同步環境時,常常都是講者的”第一次”,在還沒試過線上同步課程時,很多老師會直接的拿著平常上課的資料,這樣的方式常出現

  • 超連結失效
  • 動畫不支援
  • 影片無法播放

的窘境,主要的原因出在線上上課的環境不比實體方便(例:投影片皆以圖片上傳,故動畫不支援),以及上課帶領的方式需要重新設計,冒然的切換上課情境,會讓老師覺得挫折,學生也會覺得無聊,就第一點提到的線上主持人最好也能協助發表者帶一些互動。建議預使用線上同步環境的老師,要先針對線上環境所提供的功能作教學上的設計。例如:設計一些上課問答,可讓學習者利用”舉手”或”笑臉”與老師作互動。或是上課過程中,可以指定學生發言及運用電子白板。

image
圖為LearnTrend 2009的線上研討會,主持人在一開始時,就利用全世界地圖,請線上的與會人員標示出自己的所在地,利用這種互動讓與會者熟悉電子白板。那個Taiwan,就是我打的:P,但我一直對外星來的那幾位有興趣XD

6. 注意開放式互動:

在線上同步環境中,參與的人能用三種管道與老師互動,文字訊息、語音、電子白板。

  • 文字訊息:
    參與者可以隨時提出自己的想法。為了能提供參與者協助也為了不要干擾老師上課,線上助教的角色就更顯重要,老師可以設計一些問題,讓參與者回答,而線上助教,就可以幫老師收集。
  • 語音:
    語音的交流為線上同步平台必備的功能,主要能用語音來溝通,但是要注意,在沒面對面的情況,大家很容易各講各的,所以大部份都設計有”主持棒”或”發言權”的設計,讓老師能維護秩序。但若線上同步為會議型態,主持人也必需以一一點名的方式來讓大家發言,不然,很容易造成聲音混雜。以下有幾種建議方式。

少對多

一個主持人,搭配各個不同主題的老師,大多運用在主題性的研討會。主持人在會議中會依時段或順序切換不同的主講者發表,在每個時段也會設計一些活動與與會者互動。建議同時發話的人數不要超過四人。

image

一對多

類似組織內部的遠距會議,會議也需要有一名主持人來引導會議的進行及指定發言者,在討論中儘量用提問,輪流回答的方式進行,建議同時與會人數不要超過八人。

image

一對少對多

近來有越來越多的人使用的方式,一方面節省頻寬,另一方面,也可以協助不會使用電腦的使用者。除了主持人之外,每一組都有一個發言窗口,搭配投影機開會的方式。

image

7. 注意時間的掌控:

線上同步會議與實體一樣,都需要設計研討時間與休息時間。線上尤其要注意時間的長短,在大家尚未熟悉線上會議的模式,大部份的分配方式為:一場=40分鐘演說+20分鐘提問互動+10分鐘換場

image

一個早上至多三場,一天至多五~六場,比較特別的是LearnTrend 2009有設計一個小時的時段為線上互動討論及對於整個會議的總整理。

8. 其他:

  • 講師的個人照:能強化與會者對於主講者的印像。
  • 串場設計:在換場時可以設計一些活動,或放點音樂,大部份的使用者與其要他們線上交談,他們倒比較喜歡用文字聊天。
  • WebCam與桌面分享:桌面分享在某些教學中是有必要的,但要切記,動作不要太快,因為畫面傳輸與重載的速度比較慢,太快的動作會導致有些資訊的遺漏。而WebCam,為了頻寬與穩定度的考量,就沒有太需要了。

線上同步學習環境,看起來限制很多,但是能瞭解其中的特性就可以突破地域的限制,說不定,也能創造出更新的教學方式。

對於線上同步帶領想更進一步討論,歡迎大家留言或是參考以下文章。

1. Online Conferences and In-Person Conferences : eLearning Technology

2. Presentation Backchannel Multitasking : eLearning Technology